新闻中心
惊险!21天新生儿肠梗阻致休克,佛山医生这个动作抢回生机
新生儿监护室内,出生36天的患儿一口气喝完妈妈送来的50ml母乳,挥舞着小手,看不出和普通新生儿有什么区别。
5月4日晚上八点,佛山市某医院新生儿科内,21天的新生儿出现小肠嵌顿致肠梗阻,肠管充血淤紫,肠管蠕动几近消失。新生儿四肢冰冷,反应逐渐变差,随时可能出现休克。
医务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进行急诊手术。两个小时后,患儿肠管出现红色生机,肠管恢复蠕动,患儿转危为安。
21天新生儿肠梗阻,出现休克
5月4日下午约六点钟,医院新生儿科接诊了一位21天的新生儿,家属描述患儿初始出现呕吐黄白色胃内容物,1天后患儿呕吐黄绿色胃内容物,反应迟钝。
入院后新生儿科医生发现患儿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突起,怀疑患儿为疝气疾病,俗称“小肠气”。随即联系该院疝外科医生吴伟衡会诊。
“小儿疝患者因腹壁肌肉薄弱,发生嵌顿时,90%以上患儿都可以手法复位(婴儿倒立用手轻推肿块复位),基本不需要急诊手术。” 吴伟衡说,正常情况下,面对如此小的患儿第一想法都是保守治疗,能避免手术则避免手术。
见到患儿后,结合患儿病情,吴伟衡初步判定为急性小肠嵌顿致肠梗阻引起呕吐,随即对患儿进行手法复位。
然而手法复位并未成功,必须考虑急诊手术治疗。吴伟衡立即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并联系该院疝外科主任潘乃梁。
“当时患儿四肢发凉,呼吸心率较快,反应迟钝,已经出现休克。”从家中赶到医院的潘乃梁看到患儿后,判定患儿实际嵌顿时间已经超过一天,不排除绞窄(嵌顿性疝发展到肠壁动脉血运障碍阶段,即为绞窄性疝)的可能性。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进行手术,小孩就多一分生存的机率。
潘乃梁当机立断,迅速联系新生儿科主任莫文辉,以及在上海进修小儿麻醉回院的麻醉师何妹仪,共同保证患儿术中呼吸道及液体管理,保证患儿手术过程中麻醉下维持稳定的状态。正式展开和死神的赛跑。
切除还是保留肠管?这个动作挽救患儿
约晚上八点半,经验丰富的潘乃梁考虑到患儿腹股沟区肿物绞窄时间较长,应立即松解嵌顿部位的疝环口,迅速恢复肠管血流。于是实行开放手术入路,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松解疝环。“患儿的肠管充血淤紫,肠管蠕动几近消失,明显已经发生绞窄。” 潘乃梁回忆说。
“患儿的肠管已经发黑了,为防止放入腹腔后发生迟发型缺血坏死、肠穿孔等,一般都采取切肠措施。” 同时,让潘乃梁担心的是,若是切肠,由于新生儿肠壁薄弱,缝针后肠液仍可从针眼处溢出,从而导致严重腹腔感染,加重休克,还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切除还是保留?潘乃梁没有急于下决定,而是予肠管热敷,使用药物扩张血管,将肠管放入腹腔内并耐心观察。也正是这个动作,让患儿有了生机。
“45分钟后肠管上很多黑点都消失了,90%的肠管恢复了蠕动,逐渐向红色转变。”漫长的等待后,潘乃梁决定保留肠管。同时,为了更好观察患儿腹部恢复情况,在肠管处增加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引流液。若发生肠穿孔,则引流液明显增多并出现肠液,若腹腔引流管量持续减少,则说明患儿逐渐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由于患儿处于新生阶段,感染、失水等情况都进一步加重患儿休克。晚上十点钟,手术结束后,潘乃梁就患儿病情和新生儿科商讨制定了进一步处理方案,给予患儿积极抗感染、补液、补充营养等治疗。
“腔腹引流管导出的黄色液体量持续减少,且没有出现肠液。”莫文辉说,手术后第三天,医护人员为患儿拔掉了引流管。
目前,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能够正常进食,体重也由最初的3.35kg增加到3.75kg。由于抢救及时,患儿生命转危为安,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为何21天新生儿疝气如此严重?
潘乃梁介绍,由于肿块突出时会引起疼痛,患儿哭闹不停,而小孩不会自行还纳疝出物,哭闹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可能会引起嵌顿致肠坏死,严重情况下将导致小孩休克,这种情况下,及时抢救非常重要。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3%-0.5%,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5%。
潘乃梁提醒家长,小肠气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出现可复性包块,哭闹及站立行走时突出明显,安静平卧或睡眠时会缩小或消失。家长们在给宝宝洗澡时多关注双侧阴囊是否对称或腹股沟区有无包块,尤其在哭闹时应多观察该区域。